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歲月民歌 - 李雙澤



( 李雙澤 / 淡水 / 1977 )


李雙澤 (1949 - 1977) 如果在世的話
他今年也60歲了 ....

七O 年代點燃「唱自己的歌」火把
這位「一雙穿起民歌草鞋」的歌者
從 思想起、綠島小夜曲、國父紀念歌 ...
一直唱到 送別歌、老鼓手、愚公移山、少年中國、美麗島 ...
他唱緬懷的歌、勞動的歌、期盼的歌
從淡水河來,往淡水河去
留給後人一個彗星般的感嘆號 !




思想起 / 李雙澤




送別歌 / 李雙澤




愚公移山 / 楊逵(詞)‧李雙澤(曲)





老鼓手 / 梁景峯(詞)‧李雙澤(曲)


這幾張照片是整理舊資料時找到的
記得是1979年編「生活筆記」時
淡江大學同學林洲民交給我的

李雙澤是積極的行動派
他的創作除了寫歌、畫畫、撰文之外
攝影上也有自己的關注與視野
可惜留下來的黑白照片不多
這是他在返回菲律賓僑居地(1977)時
在海邊按下的三個快門 :










































有關李雙澤的紀念文字
王鎮華的這篇感懷寫得到味 :



只因有夢未醒 -- 默默帶動風氣的李雙澤


「是的,我們無能,我們這一代無法唱出自己語言的歌,多麼可恥的事;我們這一群人腦袋裡的音符詞彙真被強姦了。」
-- 李雙澤

1.四年夠了

六十二年底一個冬天的晚上,洛詩地餐廳曲終人散,李雙澤與胡德夫正想利用時間,自己演練。不知道誰唱起了楊三郎的「港都夜雨」:「今夜風雨微微……青春的男兒,不知自己,要朝那裡去?」李雙澤明白的說:「淒淒清清,確是真實的心情啊!」在希噓嘆息中胡德夫猛然撇出了一把琴音,「小魚兒啊,游啊游……」喃喃地,聲音還哽在喉頭。
「唱呀,肯波(胡德夫山地名),大聲唱呀!」
「I just can't」胡德夫頹然地把鋼琴合了起來。
之後,李雙澤就寫了上面那句話。這是近代中國我聽到的少數最有勇氣的話之一。沒有洩氣,沒有濫罵,沈痛的話語裡,全是關愛、力量。雖然他只再活了四年,夠了,這四年散發的種種就足以說明。

2.在淡水找到了根

李雙澤熱愛淡水,他說:「淡水十二年,我尋著了自己的根。在淡江五年……這五年裡有多少澈夜的清談,無休的激辯,誤了次日的課,當了無數的學分,中國和現代還是摸都摸不到,但是我認為,這是值得的」追成績或反成績,翹課或不翹課,不是重點,要看自己是否修成「無位真人」;李雙澤吸取了淡水的精華,成長了自己,不用一切外在的依賴、憑藉。

3.民歌──寓作者為民眾之義

六十五年底在淡江活動中心舉辦的一場民謠演唱會上,他有感而發的問大家:「你是中國人,您為什麼不唱自己的歌?」從此,在震撼與噓聲中,揭開了近年台灣民歌的序幕。其實,早在六十二年,他與胡德夫就有強烈的意識:「我們就一起努力著要做自己的歌,要唱自己的歌。」
沒有疑問,李雙澤的民歌受美國民謠、搖滾樂的啟發頗大。我聽過他唱台灣、大陸的民謠,但他對民謠的深刻認識,應是來自歐美,更正確的說,來自他自己的體驗。在他簡短的幾篇民謠與繒畫的文字中,我們竟不太費力的就能凝聚出民謠的輪廓與特質。各地都有被壓迫、被疏忽的民眾,藝術家的琴鍵筆端常被有購買力的中上階級「有翳的品味」帶動,民眾現實生活裡的心聲,只能藉自己樸實無華、稚拙無名的「生活吟唱」唱出來,這就是民歌。換句括脫,民歌起自壓迫的反抗,針對現實生活裡種種心事,由民眾自己以樸實無華的藝術形式,所唱出來的群性之歌。
民歌是最自然不過的一件事。就像人需要把食物吃下去,也需要把心聲吐出來。問題是透過媒體與商業,甚至透過音樂效育與專業,民歌被架空了,被一堆似是而非的催眠法,在你眼珠上蒙上了一層──翳。一蒙近百年。而李雙澤「只是呼喊知識份子走進大眾」,看清現實的深層面,不要成了既得利益也成了變節者,言左行右,口激行瀆。
看李雙澤寫的「美國民謠之父──吳迪‧格靳里」,使我對美國頗有反感的心理也減少了,原來到處都有被壓迫、被誤會的人。有人全唱西方的歌,卻還有一顆中國的心,有人樣樣是中國,骨子裡根究是崇洋。李雙澤特具穿透力,完全不受形式拘泥。刻意使自己成為吳迪化身的鮑勃‧狄倫,李雙澤說:「他為藍領階級寫的抗議曲再多也不足以道出藍領的心聲,在本質上,他並不是藍領的一份子」,所謂本質並非出身,乃是行徑,譬如「在為孟加拉義演的音樂會裡,他就不該成為唯一收取酬金的演藝者」之類的事。
我只跟李雙澤聚過兩三次。他唱歌喜歡捧個吉他跟大家一起唱。第一次在王津平家,從深夜到天微亮,我已經唱唱睡睡,醒來兩次,他還在和睏友唱。記得在學校通識課上,放雙澤生前的錄音帶給同學聽,大伙不像我那麼欣賞,尤其學過音樂的──那是從生活流出來用心在唱的聲音:我要同學一道唱,感染的力量才慢慢出來了。那幾次,好像沒聽到有人用美聲唱法。

4.流行不定是民歌

流行歌曲常常不是民歌。如果粗俗、濫情、空洞那就不是。譬如,悲傷到一切命定,歡樂到一切沒事;純娛樂也沒關係,誤導了別人的生活態度則作孽大了。吳迪有過一句話:「我痛恨那些使人以為自己生來就是失敗者的悲傷歌曲」。民歌平易近人,卻不隨便任性,因為生活裡沒有可以不負責任的事。「我們必須真正從庸俗中走出來,那時我們的藝術才可以長久,才是健康的」,李雙澤很清楚兩者的分際。

5.批判也不定是民歌

甚至連批判性的歌曲也不一定是民歌。「我不是個抗議者,或許年紀輕時是,等到我發覺我可以真的走入平民藝術時,我就會走進去,我不會再像年輕時,不滿意就一直講一直講個下去,做一輩子的抗議者。……反叛只是一種宣傳,可說是目前引起大家關心現實的機會。」李雙澤還要看宣傳的背後是什麼?是引起大家關心現實?還是包裝自己,激情之後現實卻更模糊?

6.繪畫界也有翳

李雙澤的文章不多,朋友說太少了,我覺得夠了,清楚的話,一篇也夠了。在「繪畫三十年來的春天」一文,他把台灣藝壇想說又說不清楚的現象,亦莊亦諧的點活了。從「國際路線」、到「民族模式」、到「現代模式」、到「純藝術」、到「大眾化藝術」、到「現實生活」被誤會成工農兵路線,在一問一答之間,合理化一一被戳破成不合理;絕了,走那一條路都不對勁。就像本土的洪通,被美新處、藝術雜誌、副刊等炒熱之後,有人間他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洪通說:「到美國開畫展」。真是「什麼是什麼」,全都成了說不清楚的夢──新夢舊夢都是夢。
那層翳是什麼呢?

7.怎麼又是內憂外患

本來,「受到宰制的大眾→整體之間會互動調整的現實生活的種種→吐露環境時代心聲的民間藝術」這條脈絡很清楚的。可惜,它不是被商業栘花接木(如民歌,甚至校園民歌),就是被有購買力的市場夢夢口味遺棄了(如早期日本巴黎的畫風、後期紐約大陸的畫風),總之,藝術貼近不到眼前的真實生活。李雙澤不禁要問:「藝術家們是在架文化的台或是拆文化的台?」更值得注意的是:是什麼力量在宰制我們?李雙澤說:
「請不要忽略了帝國主義的另一形態的侵略──文化。文化的侵略,是以經濟來收效的,換句話說,文化侵略可以給經濟侵略開起方便之門。在這傳播時代裡,廣告雖是無形,但卻是巨大的力量──如果一個被文化侵略到徹底地步的國家民族,在各方面就都只好俯首聽命,唯命是從了。」今年選舉之後,有人說大豐收的是美國,因為執政黨、在野黨兩黨都是資本主義路線,台灣盡是右派天下。今天,我們可以說得更清楚了,資本主義的背後是一種意識型態,文化思想可以治它,我們卻嚴重缺乏。這是一個意識型態侵略的時代。當然,它美麗的外衣是技術合作,它真正在乎的是花大把鈔票控制媒體,那些下不了決心的主事者,會自動的去合理化一套說詞,眼看子女丕變也不能自己。
那原有的民間美術、民族文化事業呢?「他們甚至受到了內、外雙層的壓迫」李雙澤道盡了真正藝人的苦處。外有意識型態、經濟支持的強勢文化,內有這個派那個派當權的夢夢族,是他們硬生生的切斷了自己文化的根。路怎麼不窄?

8.本土用心全是路

不,路雖苦並不窄。你看李雙澤平常瞼上還總是笑笑的。安內攘外還不足令人心動,他苦苦追索,體證了一條簡單的回家路。他說,「顧先生(顧獻樑)把現代介紹了給我,此後就是一連串的灰暗的日子,盼望著陽光。……克文君(衛克文,當時外文系外籍客生)是我老友,他驚醒了我,然後我就問自己:中國在那裡?仍舊是一連串的灰暗的日子,盼望著陽光。時問是一晚一晚地過去,每晚我都在黑暗等待著黎明,每一次都希望,這是最後的等待。」在灰暗的日子裡,李雙澤喝酒想忘記那深沈的翳,「漸漸地,我發覺我的耳朵也失靈了,我的聲調也暗啞了,但是我的心卻愈來愈明白了,我用我的心來畫畫,我用我的心來唱歌,但,還是那相同的深沈的翳,誤去了許多人的等待。」這是他去逝前三年的事。終於,他說:「多年來的教訓,使我曉得該把『中國』和『傳統』分開了,該把『現代』和『西方』分開了,我想登高一呼:『中國就是我,現代就是我!』」。
也許,有人(如我)才剛把中國和傳統,該分的分該合的合,也有人才剛把現代與西方定位清楚,看了上句很覺刺眼,但重要的是後面一句,似乎狂妄而驚人的一句(這一句大不同與某些人物情急之下,情緒的那句「我就是中國,我就是現代!」話還是太簡了,你若將上文脈絡意思合起來想,就清楚了:「中國就是每一個我的用心,現代就是每一個我的用心」──用心不是用腦喔!當然這樣也就不是李雙澤的獅子吼了,但意思我相信沒錯。
李雙澤的繪畫、民歌、文學也許都有人不以為高明,不認為是藝術家的傑作,其實,李雙澤說:「我也不想是個藝術家」。他是洞悉藝術源頭的人,掌握藝術那根主脈而懂得用心的人,又怎麼在乎區區名銜?本土、生命、藝術如此立體而活潑,又怎麼可能被概念化?台灣很多藝術就是缺乏現實的那種立體,生命的種種兩極並存──似非而是,兩兼而不矛盾──一脫離眼前的真實,再精彩的觀念,距離生活裡的那種生命力,還是單薄而平面化了。
面對眼前的真實,醜陋也好,痛苦也好,還有欣慰也好,深深的用心往本土挖下去,翻過來就是錯亂的原貌,就有肥沃的新土。不是嗎?最髒的水肥在泥土裡卻是最營養的肥料。
久久放一次雙澤的錄音帶,唱著唱著心頭的淚就來了。李雙澤有次打電話給李元貞,說要唱新歌給他聽,李元貞說,一聽嚇住了,詞太好了,曲也還配。李元貞對他說,不罵你了,你沒有在鬼混。那一年的九首新歌,我同意李元貞「深刻、真誠,有時代精神!」的評語。我是用生活檢證的:記憶了生活的藝術,也在生活中被記憶。
立體而有生命的藝術,還有一個可貴的特性,不知不覺你就會和他打成一片的合作起來,它可以生生不息的衍生下去。觀念出發的片面藝術則充滿了疏離、對立,那怕是大眾化的主題、通俗的表達也一樣。
我發現:真正的本土藝術不排斥外來文化,反而它才有吸收自己傳統與外來文化的基礎。要命而永遠說不清楚的是:腳踏實地用心「生成」的就是文化,而且就是中國文化最在乎的一點。可以說中國文化都是這樣長大的,否則就是贗品。

9.文如其人

看李雙澤寫的幾篇短文,好清楚啊!而且不該清楚的地方,他分寸也守得很好。我以為,清楚是因為都是心得,不清楚是因為不忍用概念去填塞硬說,也就是對實踐保留。有幾處他是十分肆意的,直接指名道姓質問,因為問題有那麼嚴重,但我更欣賞他言外有一股真實的氣勢,保留得很好。在今天語文膨脹到如同暴力的環境,他那種樸實的深刻,更引人了。他的義姐李元貞說:「讀他的東西,會有啟發。」

10.人如當時,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雙澤的人與為人,「很迷人」。他到那裡似乎部以平等心、平常心跟別人豁。他到菲律賓之前,我跟他通過唯一的一通電話,他說他去過西班牙、美國,再過幾天要去菲律賓。我只記得我當時心想,還流浪什麼呢?後來讀了他的一點報導文字,才發覺他跟哪一國人相處都是人味十足。好像能超越國籍文化,怎麼碰都碰在一起,而不像許多人,怎麼合,都合不在一起。
李雙澤接觸面廣,朋友很多,有些朋友在目前社會也已有為有名,甚至旗幟鮮明,他似乎與每一位所強調的理路部不同。他通常不講什麼。他對民族有深情。雖然他的民族主義也許有點一廂情願的局限,但更是 國父的民族主義。雖然他對自己文化瞭解也有限,但他有的是樸實的用心。他在現實社會中,樸素而深刻的內心世界是他敏銳地帶動風氣的根源。才讀了他幾篇短短的文字,就引發了我寫本文的動力。生前他有一句話:「大聲說話,用力敲鐘!」在我學校辦公桌玻璃板下的紙上,我在旁邊加了一句:「信仰飄零,自由無聲」。還記得他靈堂上,左右對聯寫的也是上述八個大字。

11.又是合作

內人看我突如其來的寫我並不熟識的李雙澤,她說:「走了這麼多年,感情很近,只是沒聽人提他了。」我眼前湧出他與大家窩在一起的樣子,那似乎在說──生日無多,珍惜每一個日子。下面是近日寫本文時,與雙澤合作的四句話:

新夢舊夢都是夢,
- 誰在肯定當下!?
本土用心全是路,
- 只因有夢未醒。」

給含苞待放的中國文化!
給中國的少年!

( 註:雖然化學肥、農藥不同於自然的水肥,它對土地會產生累積性的毒,但深究反思我們也能得到一個更可貴的覺悟:若要有生息的土地可用,人類自以為是的短視必須配眼鏡。)

-- 王鎮華 79年2月20日《文化慢報》




李雙澤小年譜

1949 出生,福建晉江人。
幼年隨母親經香港來台。父親為菲律賓華僑。
小學,古亭國小。
初中,大同中學。
高中,師大附中。
大學,淡江數學系。經常泡在建築系。

1973 年底,與胡德夫「我們就一起努力著要做自己的歌,要唱自己的歌」。

1974 春,吳德夫要辦民謠演唱會。兩人努力做曲。
六月十三日,台北美新處第一次個人畫展。

1975 到西班牙學畫。
曾住西班牙加達倫良近兩年。與巴可為友。
(附註:巴可的叔叔是政治犯,被捕多年,出獄後回到荒廢的家鄉,「在家門口看了看,沒說什麼,
馬上就動手收拾起房子……。」李雙澤則又親眼看巴可被捕。)

1976 也曾到美國學畫。
十月,回台灣。
十一月三十日,寫「歌從那裡來?」
十二月三日,淡江學生活動中心辦民謠演唱會。會中首先質問:「你是中國人,你為什麼不唱自己的歌而要唱外國歌?」

1977 到菲律賓。
五月,回台灣。
夏天,創作?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栘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九首新相歌。
七月,寫「誰能代管紅毛城」。
年內寫「繪畫的模式和樣板」(似即「繪畫三十年來的春天」)。
九月十日,在淡水興化店海邊為救人而淹死。
十月,李雙澤紀念演唱會(在淡江大學)。

1978 一月,以「終戰の賠償」一文擭吳濁流文學獎。
九月十九日,李雙澤去逝周年紀念演唱會(在實踐堂)。
「再見,上國」文集出版,長橋出版社。

「李雙澤紀念錄音帶」,名雅音樂圖書館發行。

1987 十周年紀念文集「美麗島與少年中國」出版。

1991 美麗島原詩作者女詩人陳秀喜辭世,享年70。

2007 10月1日淡江大學為他的「唱自己的歌」立紀念碑。
10月4日淡江大學為他舉辦「唱自己的歌」紀念演唱會。

2008 12月「敬!李雙澤 - 唱自己的歌」珍藏版發行(野火樂集)





2 則留言:

  1. 斯土有情.台灣.唱我們的民歌.
    加油~

    走過淡江的日子,也走過民歌的日子,
    李雙澤學長,有您的發跡真好.

    回覆刪除
  2. 哆拉老師:

    我將這篇收在台灣好生活報的音樂影劇網摘(直接點小房子可見),
    希望推薦給更多讀者認識李雙澤,
    如果不妥還請告知。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