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痙攣歲月- Francis Bacon
分類:
意念者
( Francis Bacon walking on Primrose Hill,London,1963/Bill Brandt )
法蘭西斯.培根 (1909.10.28~1992.4.28),今天是他96歲冥誕,特別貼上幾幅少見的圖像,
像這位一向素靜低調,獨來獨往的畫壇巨匠致意.
( Francis Bacon / Berlin / 1928 / Lerski )
( Francis Bacon / 1952 / John Deakin )
( Study for self-portrait /1970 )
( Francis Bacon / 1979 )
( self-portrait / 1969 )
( Francis Bacon / 1969 / Jesse Fernandez )
( Study portrait for John Edwards / 1986 )
( Francis Bacon /1970 )
( Homme au lavabo / 1990 )
" The great effort about what i do
is I'm making myself freer .
I mean , you either have to do it
through drugs or drink
or extreme despair .... "
" What I want to do is to distort
the thing far beyond the appearance ,
but in the distortion to bring it
back to a recording of the appearance "
" I want a very ordered image but
I want it come about by chance "
" I've always wanted and never succeeded
in painting the smile "
..................
" 暗夜的潛行者 "," 肖像毀容師 "," 官能失序患 "
" 研磨機過濾器 "," 屠宰場肉販 "," 集中營處刑人 "
" 煉獄使者 "," 存在主義畫家 " ........
各種封號都曾冠在培根頭上,好像他集結混亂,失能,敗德,墮落
於一身,然而在1989年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中,他的一幅三聯畫作
竟以一億八千萬新台幣賣出,創英國畫家最高售畫紀錄.當世界
周遭飢荒與暴戾四傳,富豪們競高標購買"折磨"與"毀滅",然後
將它們高掛牆上觀賞,是自贖嗎?還是這世界一如畫作中所揭示
的:無非荒謬與瘋狂.
自稱於1928年在巴黎看到布紐爾的"安達魯之犬"後,培根開始
拿起畫筆,畢卡索的半原生物般的人型也激發了他的創作慾.
1933年培根第一次參加聯展引起注意,而在1949-53年以"主教"
為主題的系列,既反宗教卻又具信仰的能量,謬異的形體與氛圍
已成熟地樹立了自己的繪畫魔幻帝國.
培根與賈可梅地一樣,不喜公開露面,也極少接受訪問.但談起
話來卻簡截有力,深入核心. 底下是他的幾句"繪畫告白":
" 我是個相當理性的人,繪畫時則運用感性....繪畫完全來自於
你自己的神經系統. "
" 我表現人在日常生活中最習以為常的,這些每天都發生在我們
的生活之中,這就是為甚麼你總是看到孤立的人.那些人物被簡
化形象,處在運動當中,就好像他們在追求使他們自己能堅信的
存在.他們總是佔據他們所要的那種永遠沒完的時間與空間,因
為他們的不安是一種誰也不知道是甚麼的永久等待,或一種無休
止的重新開始.生活就是這些,不是嗎?一個小的運動,接著是一
個大的戰慄. "
" 我想表達的是如何去想像存在,如何去感受存在,簡單的說,就
是人的最基本生存狀態,而死亡是存在的一部分. "
" 有些人以死亡的眼睛看生命,但我並不這樣,我喜歡以喜悅和
恐懼看生命. "
以喜悅和恐懼看生命。
回覆刪除嗯,令人神經抽動啊。
肖像以變形證明恐懼,
回覆刪除軀體以死亡證明存在。
評論家認為,培根的人物總是0夾雜著極樂與極悲的模糊情緒
回覆刪除那些似獸似人的形象是幽默的,同時也是殘酷的
扭轉的肉身是痛苦,卻也可以說是極端愉悅的
那些看起來像是四分五裂的肉骸,卻又展現一股驚人的生命力
這兩種極端的情緒奇妙的融合在裡面,讓人感到不安困擾
卻又無從定義那曖昧不清的疑雲
培根對生命與藝術的嘶叫謎題,大概莫過於此罷 .....
讓我想到
回覆刪除在剪接影片"兩個人"的時候
也重看了培根訪談錄
那種接近死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