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

南光歲月 ( 1 )




( 鄧南光 / 東京 / 1930's )

今年是前輩攝影家 鄧南光先生(1907-1971)誕辰紀念一百週年
下週起在北美館將有一檔大型的回顧展
在傳統紀實攝影日漸式微的今天
鄧先生的影像猶如一串持續發光的火苗
照亮著台灣島嶼模糊且失憶的世代滄桑

有關鄧南光的攝影作品
我們過去在幾本專輯與合集中看了不少
但其實這些只是一小部份
他還留下上萬張底片
等著見光 ....

前「夏門畫廊」主持人/攝影家 簡永彬在國科會贊助下
取得鄧世光先生(鄧南光長子)的同意與授權
花了一年多時間替這些底片做了數位修整典藏計劃
並選出三百餘張作品在北美館展出:
「東瀛寫真」「北埔鄉事」「戰前戰後」「家庭照相」「社會風景」「影會年代」....
這些大部分未曝光的封塵片羽
是大家共同的世代記憶 / 歷史圖檔
穿過這一條時光迴廊
我們看見台灣的生命餘輝與延展 ....








(「東瀛寫真」 / 1929-1935 )










































(「日據時代」/ 台北大橋 / 1935-1940 )













( 台北.衡陽路 / 1940's )













( 台北.延平北路 / 1940's )













(「日據時代」/ 台灣 / 1935-1943 )









































(「北埔鄉事」- 鄧世光 / 1935-1940 )













(「北埔. 慈天宮 / 1935-1940 )




























(「家庭照相」/ 1940's - 1950's )





















































(「社會風景」- 台北.大稻埕 / 1950's - 1960's )













( 淡水河 / 1960's )














( 淡水.沙崙 / 1960's )














( 台北.動物園 / 1970's )













(「影會年代」/ 1960's - 1970 )















































南方之光


翻開台灣攝影史,彭瑞麟 (1904-1984)、鄧南光 (1907-1971)、吳金淼(1915-1984)是三個極具傳奇而響亮的名字,他們是島內第一代攝影家的「客家三劍客」,在台灣攝影道路上踏勘的足跡確是有目共睹的。出身於竹東的彭瑞麟,是台灣第一位將影像美學與攝影教育付予實現的先行者。一生守待在楊梅的吳金淼,以優異出眾的人像攝影紀錄了一個世代的原鄉人風華。鄧南光則以開放進步的眼界與風格,長年耕耘,紀錄本土基層的生命風景與歲月變遷,為台灣建構了巨量而璀璨的影像典庫。

鄧南光的傑出與重要性在於他的世代跨越。他的作品,在台灣攝影的進程中,不僅意味着時間與空間的跨越,更標記了影像藝術的跨越。從戰前至戰後,從肖像寫真至家族紀錄,從故鄉遺事到都會風情,當代的人物與風景經年後一一顯象:孩童、學生、婦女、庶民、軍人、勞工、士紳、街友、農民、藝術家、運動員、原住民、模特兒、風塵女 …… 鄧南光的鏡頭是極為寬廣的,做為一名攝影家,他走在時代前端,勤於為社會各階層人物造像,焦點明確,意象突出。而在紀實的風格上演練,他又能屢屢跨越,在光影中傳達出一種既寫真又傳意的蘊涵與想像,溫煦與浪漫間且隱含一股幽幽或落寞底鄉愁情懷,這樣的體察、感知與紀錄功力,在台灣攝影家中是極為罕見的。

民前四年,鄧南光出生於北埔客庄,一個傳襲有年的顯赫家族。小時候喜歡畫畫塗鴉,自有主張,顯得比一般孩童聰慧而早熟。十八歲之前,他都在這裡渡過,對家鄉一草一木有著深遠親暱的伴隨情感。當他二十八歲自日學成返台後,雖落居台北,每每有空就回故鄉拍照,村落的歲時與風景:祭祀、迎神、走街、上戲、掛紙、還山 …… 一一重返兒時的記憶箱裡,七十年前「北埔鄉事」系列,就這樣 無意中逐步成形。鄧南光在日本業餘攝影時學成的技藝領悟,令「北埔鄉事」裡的作品顯現一種優秀獨具的韻味與質感,時空與律動的掌握近乎無懈可擊,半世紀之後,這些影像仍然耀眼奪目,卓然而立。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認定,這是台灣「鄉誌紀錄」檔案中,最早也是最傑出的一組創作典範。

1929年,鄧南光進入日本法政大學經濟系就讀。二十三歲的他卻逐漸痴迷攝影,相機帶給他煩燥的課業之外,無限的心靈解放。他開始接觸歐美文學與古典音樂,這些養份豐富了他日後創作的文化基因。而當時在東京萌芽的「新興寫真」熱潮,一頁對傳統與制式化攝影的反動宣告,更隱隱鼓舞與啟發了這個年輕的異鄉客。留日期間他深受兩位著名攝影家影響,一位是保羅‧沃爾夫 ( Paul Wolff , 1887-1951 ),這位德國的資深攝影家早在1920年初就帶著萊卡小相機四處旅行拍照,廣泛紀錄城市、鄉野、工廠、人像、靜物等題材,在光影、動靜、構圖與 取角上,融合了自然主義與表現主義的風格。他的作品在普遍保守與拘泥的三○年代,顯得十分別緻與生動。鄧南光受了沃爾夫的影響,省吃儉用外又預借了一筆錢,才購得一部昂貴的二手萊卡,就此開始勤快拍照。他的「東瀛寫真」、 「沙崙海濱」、「酒家風情」、「模特兒」等系列,或是取材於關渡、圓山、碧潭等風景速寫,層次細膩、明暗有致、格局典雅而大方,牽引讀者對浪漫、耽美的想像與追懷,似乎有幾分是受教於保羅‧沃爾夫的啟迪。

被日本攝影界譽為「寫實攝影先行巨匠」的木村伊兵衛 ( 1901-1974 ) 則是另一位帶給鄧南光創作動力的無形導師。三○年代,木村在日本大力提倡「報導寫實」攝影,推動「專題報導」型式,主張發揮小相機的特性與功能,藉以實踐攝影與社會結合的責任屬性,這些理念日後深深刻印在鄧南光的腦海中。四○至六○年代間,台灣社會的政權統馭與轉移,經濟與生活動態的變動與調適,極為快速而劇烈。當時的政治氛圍嚴厲而高壓,「社會紀實」攝影是避諱且冒進的,一般人怯於或不肖去紀錄。鄧南光的「攝影眼」這時益發顯得靈活而犀利。日據年代的軍事動員與皇民化風景、戰末台北街市的疏散與轟炸、戰後民生的蕭條與苦澀、生活流轉的自若或堅韌 …. 這些基層庶民的歲月點滴、時代切片,一一匯聚成鄧南光的「社會風景」系列。他的及時在場與快門見證,為台灣留駐了這段彌足珍貴的歷史時光。

鄧南光的「人像寫真集」與「家庭照相簿」也極具個人風味。人物在自然與擺置間被攝取,彷彿張張是真實人生中的「演習」劇照,凝注而又具吸引力。剎那間的定格,宛若有一種欲語還休的劇情欲延展開來,有待閱讀者連結想像。「拍照之前對人要有情感,要有一種直覺的感動與互動。」,鄧南光以他的快門驗證了這句話。

五、六○年代之後的鄧南光創辦「自由影會」組織,積極參與台北市與台灣省攝影學會的活動,鼓勵後進,不遺餘力。他寫了兩本有關攝影指南的書,為初學者解惑迷津。他的攝影風格也在造型與專題上有所開發,如何在紀實中溶入現代精神,在現象的光影建構中,營造另一種觀察的新意或思索的隱喻,超越傳統美學束縛以建立新的意象感動,是他一直努力不懈的追求目標。

綜觀鄧南光的一生,相機彷彿就是他的眼睛,也是他的筆。他勤快書寫他的影像日記,既落實當下,又富前瞻視野,為我們留存多少真摰而迷人的憶往時空。在 他誕生一百週年的紀念日子裡,我們感慨歲月的流逝與回響。鄧南光,一生的攝影人,也將伴隨他鏡頭裡的人物與風景,久遠讓後人追憶與懷想。


( 張照堂 )










( 鄧世光 提供 )







16 則留言:

  1. 1970的動物園大象,該是林旺吧?

    回覆刪除
  2. 我喜歡他拍的酒家女

    回覆刪除
  3. 薑還是老的辣而有味,

    好一個見證台灣歷史的南光,

    文案看北張的洗鍊,寸管揮灑自如,

    不管黑白事件寫的具足生命力,

    世代傳承有人,雙管齊下,

    影像有時也需文筆來推介,

    接棒的孩子們,好好接力!

    回覆刪除
  4. 林旺(1917-2003)
    1947年與兩隻同伴隨着孫立人將軍渡海來台
    在高雄鳳山基地附近從事搬運工作
    1954年在象伴陸續死亡後
    孫立人決定將牠送給台北圓山市立動物園

    園方將年僅三歲的馬蘭許配給牠
    當時牠的名子還叫「阿美」
    這個名子太女性化
    園方將牠改名「林王」,取其「森林之王」之義
    有一個蛋頭記者聽歪了,在報上刊登成「林旺」
    「林旺」就被沿用至今,並成為台灣家譽戶曉的動物明星

    林旺活了86歲
    是台北動物園年紀最大的長者
    也是全世界圈養紀錄最高齡的大象

    牠見過台灣許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攝影家





    回覆刪除
  5. 鄧老紀錄著當時生活的種種風情
    後人整理著這些精采影像
    最幸福的莫過於現在可以藉著這些影像去賞析與回顧的我們
    謝謝

    回覆刪除
  6. 請問這個大展有出版攝影集嗎?謝謝!!

    回覆刪除
  7. 有心的攝影家在他黑白的底片中
    承載了歲月的痕跡....
    越顯得紀實攝影的可貴。

    回覆刪除
  8. 沒想到鄧南光的百年攝影展
    在此先睹為快

    老師開頭以彭瑞麟‧吳金淼與鄧南光
    帶出了台灣近代攝影的序幕

    是不是接下來
    可以動筆寫彭瑞麟與吳金淼

    回覆刪除
  9. 很復古,很懷舊,進入了歲月的流,
    配上這樣的音樂背景,
    有一種時空錯置之感!

    跟我在看"鐵達尼號"時,
    潸然淚下的感受雷同!

    回覆刪除
  10. 今天去看了...照片多到..讓人有些累

    回覆刪除
  11. 請問張老師:
    攝影展已經開始了嗎?
    我在北美館找不到相關展覽訊息?

    回覆刪除
  12. 展期:2007.8.18 - 11/18
    開幕典禮:2007.8.25(六) / 15:00 pm
    Gallery 3B

    公家單位做事慢半拍
    這就是大台北(國際都市)的新風格

    回覆刪除
  13. 對.今日去看過.慢半拍.展覽小廣告單未出.北美館網站未更新.攝影集沒擺出來.全部都跟櫃台反應過.
    沒有新聞槁.還有小道消息是聽說要再過一星期至兩星期才有攝影集印好?#%#%#!@%#%^
    希望這次攝影集能有三百張以上的厚度^.^看兩個多小時的展覽真的值回NT$30票價.這次展覽規格
    提高到三樓而不是窩地下室.讚啦.

    回覆刪除
  14. 這些老照片配上這歌真是絕配

    回覆刪除
  15. 時代背景下的時代見證.
    想,一百年後, 我們拍的照片,
    在後世人的心中, 又會是如何呢?

    回覆刪除
  16. 昨天把老師的書『鄉愁、記憶 鄧南光』看完,
    經由老師的介紹,對於台灣攝影發展有更深入瞭解。
    鄧南光先生的作品經過老師有系統的整理。
    諸如『路』、『光影』等系列,打破我以前所學
    以為像是這類作品只有國外攝影師有做系列創作。
    因為歷史的濫觴,這些作品只能收在書櫃裡,
    不能夠在當年大放異彩,而大家依然努力不懈,
    令人深受感動!
    謝謝老師的介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