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6日 星期六
歲月剝落 - 劉振祥
「生命風景」 系列 / 劉振祥
面對生命與大自然的變故與錯置
有一個人曾經說他感覺毛毛的
後來這個人也被大家認為毛毛的
但甚麼是毛毛的?
阿祥的照片說得更清楚
從新聞、專題、舞台、廣告、劇照 ...
阿祥的影像風景曾經走入各種場域
而且表現得既脫俗又專業
「生命風景」是劉振祥的近作系列
面對生命的唏噓、寂然與頹敗
這些斑跡蠺蝕、凋落與殘錯
是一種歲月的結局嗎?
還是噩夢的預演?
生命風景
1981年的某一個晚上劉振祥寫下一段文字,
「距離出生愈遠,離死亡愈近,我不清楚為何來到這世間」。
這是他開始攝影的第一年,那年他十八歲。
兩年後,他去高雄當兵,專事處理軍民間的車禍,
這時,他初識人間世的殘酷無常與生死乖離,
原來生命風景並不那麼唯美的,
這是他攝影生涯的第一座分水嶺,
鏡頭從初學攝影時的陽明山景物、家人,
那充滿詩意與寂寥的少年愁滋味轉向人與人之間最悲悽的境況,
對一個二十出頭的攝影者來說,
其間不變的還是一貫的冷靜與獨特的人間繪影。
退伍後,劉振祥就進入新聞界工作,
時值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
反對當局人士透過麥克風與擴音筒高分貝聲張理念訴求、
群眾蔨集、警民對峙、爪耙子(蒐證人員)與群眾的諜對諜,
在那沸沸揚揚且血脈賁張的街頭上,
甚至親眼目睹過自焚的壯烈現場,
他一次又一次循著血腥味前進,按奈著自己翻攪沸騰的心緒,
旁觀那理想與僵固交手、置生死於度外的世間景致。
那是廿世紀最後的十幾年,
西方世界受蘇聯十月革命鼓舞的社會主義理想已灰飛煙滅,
台灣民眾卻在禁錮近半世紀後,
力圖衝破各種禁忌與框架,醞釀成前所未有的壯烈年代,
歷經街頭舞台的洗禮,劉振祥「轉大人」,
以攝影者角色投身於各種運動場合,
透過膠片凝煉出彷彿魔幻寫實般的影像,
箇中的人、物、景在他的鏡頭下,迷離恍然,
一如張照堂所形容的:
「他以膠片凝結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時代魅影,仍然是一種振祥式的風景與夢幻。」
走過壯烈年代,
世居的陽明山老家在一次颱風來襲後,
大批底片泡水,黴菌浸蝕,水痕斑斑,
這是天為劉振祥的照片再加添的神來一筆,
使得原本已疏離幻惑的影像抹上一股奇魅的風韻,
這渾然天成的影像,為他的創作之路鋪陳了另一座分水嶺。
影像一直是他探索生命之秘的鑰匙,
拍攝影像時,他必須先抽離出自己,
再省視觀照自己,一進一進地摸索生命的宅邸。
劉振祥在這渾然天成的意外中,
好像呼應了他十八歲那存在主義式的自我探究,
此刻的他開始運用過去的繪畫訓練,
在照片上做出各色奇魅影像。
不斷在暗房中測試,以照片為底,
創造出彷若靈魂出竅似地的人物,
無論是早產兒、男人、傀儡,以至於他祖父的容顏,
都去除了色彩,覆蓋上一層層渲染開來的斑駁,
靜謐而詭譎,讓觀者感覺到一股呼之欲出的幽祕氣息,
卻又真實得叫人屏氣凝神起來,不免再多看兩眼,
這批影像構築成一張張離奇的生命風景,
撈挖了觀影者內心底層的無名惶惑,
人們最不願面對的生命幽微卻在這些影像中如同剝洋蔥般,
被一層層剝開了。
--- 古碧玲
是生命風景中的歲月般若吧!阿彌陀佛!
回覆刪除有夠恐怖的。
回覆刪除現在的配樂真是搭配了這些照片。
回覆刪除而且好大聲,我本來還很舒服的聽著萬芳的新專輯的。
真是魂飛魄散的一個經驗阿!
那深刻動人的,大都是令人颤抖的...
回覆刪除從"照相"到"造像"
回覆刪除一則與攝影者的內在對話的生命寓言
就此展開
像是等待一場法會的超渡
最終
這些殘敗斑剝的影像
將被時間這頭野獸 一個個吃掉
最終
只剩下一張張佈滿闃黑懸浮粒子的紙
只剩下 空 無
無常(成住壞空)很美...我們因為執著希望而陷入恐懼當中..佛法叫我們要離開希望和恐懼..
回覆刪除安住般若波羅密..大智慧到彼岸!
幾時會有問劉四十與問劉六十?
回覆刪除[image]http://img688.imageshack.us/img688/5203/askliu.jpg[/image]
幾時才會有台灣攝影家群象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請問大師,原本是用粗粒子表現嗎 謝謝
回覆刪除除了最後兩張是底片泡水後的大自然創傷外
回覆刪除其餘是底片上在加一層半透明的渲紙放大的
重點是
原底片的內容就要是一張好照片!
非常讓人感到淡淡地憂傷的幾張照片
回覆刪除老師,您這期南藝大雜誌少放五張照片.
回覆刪除阿祥:
回覆刪除遠方的朋友還惦記著你。給個電話吧!陳仁德093066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