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歲月迢迢 - 陳順築



(《迢迢路》系列 / 1973-2007 / 陳順築 )


南藝「藝術觀點」雜誌這一期攝影專欄介紹 陳順築
但是,陳順築說:「我不會拍照呀 ...」
的確他不會照像,他會造像
他大部分作品是影像的裝置化與立體化
二度空間的世界他不太感興趣
《迢迢路》系列是個例外

這些系列影像沒有明確焦點,沒有強烈意圖
好像烈日下一對失神、惘然的眼神看出去的世界
却傳神地醞造出一種迷人的精神狀態
「路迢迢啊 ...」




























































































































































































走在路上


出發

早在1990年,我曾以《影像‧潛像》為名,
選取大學時期和兵役之後的一段無憂遊歷的時光,
用純攝影的熱眼內視故鄉澎湖,
集結在台北夏門攝影藝廊和台中省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兩場巡迴個展。
2009年底,在創作心境過渡的「轉場」時候,
又想念起當年上山下海,直接把心眼溶入底片,
安全存放視界興味的美好感受,
便決定回頭整理長年散漫,但又因持續不斷探看,
隱然累積成形的攝影主題「迢迢路」。

獨步

時間上它延接《影像‧潛像》到現在的整整二十個年頭,
但意識創作的緊疏節奏並不一致,
多數是旅行記錄的另一種「錯視」,
有時也是解決攝影慾望的快門反射,
沒有目的地的刻意出走和迷路,
澎湖仍然為情感發散的張望處,
但經過二十年鏡像透徹的對望,
在自己「看」與「不見」的取捨,
已悄然化為量塊與線條的行腳印記,
這些「人跡罕見」的絕對風景,
沒有搶拍的流動衝撞,
也不一定謹守安份的美學形構,
在更多順勢而為的環顧中,
小心收納每一處影像為不可或缺的對位元素,
映照著反覆造訪澎湖鄉村野徑的細密思量。

經過

後來落居台北,因為工作和旅行,
在熟悉的風土印象或全然陌生的海外境地,
回家與返鄉,
在馬路、海域和空中,
以一種片斷而寫意的自由注視,
一意孤行的透過屋宅或交通載體,
在行程停駐的片刻,
隔著門窗車框、輪船與飛機艙口,
捕捉白日的遐想,
不時即興的手、濃黑的影、山崖石頭、樹葉牆壁和無可名狀的前檔穿視框架,
定焦與失焦的層層推移景深,
再現我看故我在的現場和臨場,
內外交錯雙重指涉,
從自我封閉區間的幕後窺望,
投向看似開放卻仍是一廂情願的劇場空間。

停泊

「迢迢路」篩選自五百卷35厘米的黑白底片,
幾乎全為400感光度和微廣角的35鏡頭拍攝,
讓我在有限但熟知的技術條件下得以專心拍照,
印放出素描般的場域。
圖冊採兩個對頁一圖落版,
部份作品兩圖並置意象聯結,
順序串連編輯,
依循年代註記成時間落點亦為作品名稱,
與記憶所及的地名一併放置索引。
群聚主題的五十七件作品,
若以地區和編年歸類分析,
總量比例失衡分配,
突顯純粹主觀偏執的藝術度量,
澎湖群島有二十八張,
台灣各地十六張以及國境之外十三張,
無任何裁切格放後製修圖,
並帶有「決定瞬間」精神的細框黑邊實體照片,
呈現單幅影像自體完整,
還原當初所認知的光影對象。
每個年份選集的照片數量亦不同,
群組位置的安排,期待前呼後應的理想遇合,
有些年份收錄多達八到九張,其它零至五張不等,
而2008到2010年已明顯找不到我感興趣的照片,
從容駐足街頭的直觀攝影至此,
彷彿不自覺的逐漸淡出「迢迢路」。

一直走……

攝影普遍摹繪人像和景物,
但《迢迢路》上我似乎迴避與陌生「人」交會,
怯場難安於世故溫情,
較鍾情於收拾「物」的形態,
而簡化「景」的意境鋪陳,
更熱衷行旅間的巨觀微察,
重複幾種簡單的「看法」,
再三檢視我所遭遇的地方,
常見影像分散四周,
虛實是主體也是邊緣,
近看遠眺採集紋理,拼貼「物件」關係,
施作線條層次分割仿若碎片的密麻細節,
從具象間離為抽象,延伸現實為異境,
隱去時間與地點特色的辨識,
準確彙整畫面結構,
循線拆解「在路上」的抉擇、頓挫、想望,離去或回返,
週而復始的專注行走,繼續行走。

-- 陳順築

4 則留言:

  1. 小星空與苗苗株式會社2012年1月23日 凌晨2:11

    請問老師拍這樣子的照片有什麼用呢?形而上或心象的意境表現對於觀賞者之間有一種非常遙遠的距離
    這樣的照片有何存在價值?魔幻寫實的影像對臺灣民眾而言是難懂的藝術?導致攝影家在臺灣的生存很悲
    凉?藝術系的學生踏出校園後通常就是自生自滅自求多福?畢業後根本看不到黎明?

    回覆刪除
  2. 不用問那麼多
    有感覺就好
    沒感覺轉台

    回覆刪除
  3. 小星空與苗苗株式會社2012年1月23日 上午8:27

    請息怒 個人言論不針對某人 純粹自以為這會是一個可以交流討論的平台 我只是一位十三年前
    承蒙照堂老師作品的超屌風格而掉入攝影世界的業餘玩家 閱讀您的書寫 聽您的演講 自己摸索
    拍照 只是感嘆社會群眾對優秀攝影家們的淡漠如同照片中冷眼旁觀失焦的氛圍 前輩攝影家們默
    默為這片土地留下精彩感人的影像 卻也被默默的被遺忘在社會的角落 一週刊的喧囂影像占領
    了台灣人的視覺 麻痺了對影像的想像 期待黎明的到來

    回覆刪除
  4. 君不見各類藝術文化作品或流派都有喜好和厭惡的人在,既然真的愛上了,又何苦在意別人看法。若只消創作當下人們喜愛的東西,那只會讓這世界少了更多選擇,少了脫離的機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