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

歲月六四 (2)



(「六四廣場」/ 北京 / 2006 / C.T )

每年的這一天 , 就會想起這個地方 ....
他(她)們是來追念的嗎 ?
還是在等待 ....








他也在等待 ....








坦克車在等待 ....

















( 北京.長安街 / 1989.6.5 / Jeff Widener 〈AP〉)



請記得這位螳臂擋車的青年叫 王維林,19 歲
他被《時代周刊》列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世界 20 傑之一
當時他主動跑向一堆正在前進的坦克,並揮手示意坦克後退
坦克停止了前進,並試圖繞開他,但他仍然左右移動堅持擋在坦克之前
最後坦克停下,這個年輕人爬上坦克,掀開倉門
然後坦克裡面的軍人也爬出來,兩人交談了一會兒
那個軍人朝後面的坦克揮揮手,意思是別往前走了,結果王維林就爬下去
然後坦克往後面退了幾步,又突然加速試圖衝過他
王維林再次跑上去擋在了坦克跟前。繼續相持一段時間後
一個騎自行車的男子也騎到了坦克跟前並與王維林交談了幾句
這時突然從畫面右下方(路北)跑來兩個身穿藍色工裝上衣並高舉雙手的男子
護送(而不是挾持)王維林快速跑步離開了街道

後來,王維林行蹤不明 ...















( 北京 / 1989 / anonymous )

前進啊 ....















下一秒鐘 , 他用左手遮住了我的鏡頭 ....









該曝光的 , 歷史會曝光 ....






















( 中共總書記 趙紫陽至廣場探望學生
右後立者為 溫家寶 / 1989.5.19 )




( 王丹 . 六四廣場 )




































































































( 法新社 AFP 圖片資料 )

















(「六四廣場」/ 北京 / 1989 / anonymous )











曝光罷 ....











燃燒罷 ....











遮淹罷 ....











回想罷 ....






風在耳邊說,六月
六月是張黑名單
我提前離席

請注意告別方式
那些詞的嘆息
請注意那些詮釋 :
無邊的塑膠花
在死亡左岸
水泥廣場
從寫作延伸

到此刻
我從寫作中逃跑
當黎明被鍛造
旗幟蓋住大海
而忠實於大海的
低音喇叭說,六月

( 北島‧「六月」)






( somewhere in china / 2007 / C.T )

大雨已經落下落下 ....







當日的外電 :




( 天安門前.風聲鶴唳 / 北京 / 2007.6.4 / AP )




( 維多利亞公園前.風起雲湧 / 香港 / 2007.6.4 / AP )





















十八年來首次重返現場 --- 天安門母親祭兒


「天安門母親」主要成員丁子霖、徐玨,六月三日深夜十一點,在當時她們兒子遇害地點北京天安門廣場以西約四公里處的木樨地祭奠她們的兒子。這是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之後,她們第一次有機會在她們兒子遇難地點、遇難時間現場祭奠。「天安門母親」祭奠之後痛哭失聲,不能自持。現場雖然有便衣公安人員監視,但他們並沒有阻止祭拜。

丁子霖的兒子蔣捷連是在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深夜趕赴天安門廣場,但才到木樨地地鐵站出口處就遭到槍擊身亡。據丁子霖調查,在木樨地能確認身分的遇難者就有三十五人。

忍受肚子疼,丁子霖在三日晚間九點半離開家門前往木樨地,大約十點鐘左右抵達,一直等到十點半才開始祭奠。這個時間,就是十八年前蔣捷連等人遇難的時間。她們準備了鮮花、香燭、祭酒和親人的遺像,以及孩子生前喜歡的飲料和水果,進行簡單的祭奠儀式。徐玨的兒子吳向東當時也在木樨地橋頭遇難。

十一點左右,祭奠儀式行將結束,默哀、灑酒、致祭之後,丁子霖、徐玨想起十八年前兒子血淋淋遺體,想起十八年來所遭受的種種不公正對待,這兩位「天安門母親」抱頭痛哭,泣不成聲,不能自持。

參加祭奠儀式的還有馬雪芹,她的女兒張瑾,遇難時才十九歲。雖然張瑾並不是在木樨地遇難,但馬雪芹聽說丁子霖等人要前往木樨地祭奠,也抱病趕到現場參加。她說,她希望借這個機會來悼念死去的女兒。但是,由於過度悲哀,馬雪芹到現場不久就突感心臟不適,無法支撐下去,不得不由其親屬提前護送回家。

丁子霖夫婦和徐玨都是「天安門母親」的骨幹成員,在過去的十八年當中,每到清明和「六四」,丁子霖夫婦和徐玨或被軟禁在家,或出門時被嚴密跟蹤,根本不可能到親人們倒下的地方表達哀思。

丁子霖表示,十八年來她一直想到兒子倒下的地方拜祭,可是每年六四都被嚴密監視而無法成行。這次成功祭奠原本已做好被公安阻止的心理準備,想不到竟能祭奠成功,現場的公安並沒有阻止。

丁子霖還表示,事先沒有一個朋友知道她要前往木樨地祭奠蔣捷連,只有少數難友知道,「我只想悄悄的去」。雖然她前天深夜已完成的祭奠,但事隔一天,到昨晚她的心情都還相當沉重。


( 彭志平.北京報導 -- 中國時報 2007.06.05 )



  母親獲解禁 -- 律師追念被扣留


「天安門母親」重要成員丁子霖等人,六月三日深夜終於得償夙願,在她們兒子的遇難地舉行祭奠儀式。回顧「天安門母親」成立七年來,她們歷經艱難險阻,不但遭到監視,還被中共相關官員暴力相向,甚至逮捕。而丁子霖在祭拜後指出,年年想去,但是年年不能去。這段話道盡無數心酸。

丁子霖獨子蔣捷連在天安門喪生後,她就開始致力於民運活動,並且調查「六四事件」中的遇難者人數;二○○○年,在丁子霖的發起之下,部分「六四」遇難者家屬組成了「天安門母親」組織。

在丁子霖等「天安門母親」的努力之下,已找到了一百八十八位死難者,但是,丁子霖表示,現在越來越難找了。有的是因為北京城區拆遷,找不到家屬;有的是來自於外地,要找到也很困難。但是,「數字並不是關鍵,死了兩千人是屠殺,難道死了一百八十八人就不是屠殺!」

除了尋訪死難者家屬之外,丁子霖也為死難者家屬設法尋求經濟援助。但是,有些國外匯進大陸的資金卻遭到凍結,令丁子霖非常憤慨。

截至今年二月二十八日為止,以丁子霖為代表人物的「天安門母親」已十三度以公開信致函給中共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呼籲「解除六四禁區」、「公開六四真相」。

過去,中共公安單位對「天安門母親」成員採取過監視、逮捕措施。二○○四年「六四」前後,「天安門母親」中的張先玲前往其子王楠墓前掃墓時受到公安干擾;在無錫的丁子霖根本連行動都受到限制。那一年的三月分,中共警方發現「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和張先玲、黃金平三人準備將錄製好的六四證詞錄影帶遞交給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要求聯合國提案譴責中共。三月二十八日,丁子霖等三位即遭到逮捕、監禁。

儘管丁子霖今年完成了在蔣捷連遇難現場舉行祭奠的心願,但中共對「六四」人士的態度是否已經完全開放還頗有疑問。因為,曾經親身參加「六四」活動的北京維權律師浦志強等三人,三日晚間前往天安門廣場追念時被公安帶走扣留、訊問。浦志強指出,問訊歷時兩個多小時,他在晚上九點零五分左右被帶到公安單位,十一點三十五分左右才得以離開。


( 彭志平.北京特稿 -- 中國時報 2007.06.05 )




(「天安門母親」: 丁子霖.張先玲.黃金平 )









(「天安門孩子」: ‧‧‧ ‧‧‧ ‧‧‧ ‧‧‧)



也許最後的時刻到了
我沒有留下遺囑
只留下筆,給我的母親
我並不是英雄
在沒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個人

寧靜的地平線
分開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選擇天空
決不跪在地上
以顯出劊子手們的高大
好阻擋自由的風

從星星的彈空里
將流出血紅的黎明


( 北島 ‧「宣告」)









13 則留言:

  1. 老師
    古今影像穿插
    是再說著這平靜的假象嗎

    回覆刪除
  2. 大雨已經落下落下......

    但,炙熱的心卻紅火火~~~~~~~~~

    回覆刪除
  3. 不知道為什麼,辦公室電腦上多日無法看到無名小站上的任何照片。沒辦
    法看到哆拉老師精彩的相片,真令人氣絕!

    回覆刪除
  4. 老師,這篇讓人感動。

    原來北島寫過這樣一首詩。

    回覆刪除
  5. 那一年還不懂政治什麼的
    就知道
    會用坦克面對人民的政府
    絕對不會是歸去的方向

    回覆刪除
  6. 好影像好文字
    心酸與遺憾!

    回覆刪除
  7. 補貼一些照片
    勿忘歷史記憶

    舉起歲月拳頭 !!

    回覆刪除
  8. 十八年後,烈士只剩大頭照,民主只是炒股票。

    感謝多啦老師提醒大家‧‧‧

    回覆刪除
  9. 謝謝老師的影像
    六四真是個分水嶺
    中國社會以務實的方式加速現代化的腳步
    台灣社會以虛妄的型式徹底毀壞民主的價值
    無關政治
    只要大家能過的好纔好!

    回覆刪除
  10. 現代化?
    多少傳統、生態、環保犧牲在它腳下 ....

    學生們舉的旗子,上面寫的是「民主」呀 !!

    回覆刪除
  11. 這些相片和文字,讓我禁不住的看得含淚。

    「中國要民主」
    「中國藥法制」
    這些熱情和理想,這些勇氣和堅持,令人動人!!
    然而,這麼多年來,中國還是沒有民主,沒有法制!

    回覆刪除
  12. 總是悲觀的認為,再也沒人記得、再也沒人在乎了。直到,重見熟悉的影像,終於能夠好好痛哭一場。

    謝謝張老師,向您致敬。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