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歲月副刊
分類:
意念者
( 中國時報 副刊 / 1994.6.12 )
細數台灣中文報業的副刊史
在時效、題材與版面設計的經營上
居領軍角色的, 非時報「人間」莫屬了
其繽紛、認真與新穎的表現
在高信疆旺盛的企圖心與落實引領下
始終展現與讀者一新耳目的驚喜
回想起來,「人間」副刊的當年榮景
要歸功於高信疆及承續其業的歷任主編們的努力
撇開文學與論述這一塊園地不談
單就影像與藝術上的相關專文上
也表現的十分亮眼
「人間」一度成為讀者每日期盼的精神食糧
年輕時曾寫過一些有關影像與生活的雜文
也大都發表在「人間」上
有的是信疆與其同仁們的催搞
有些是自告奮勇的投寄
回首這些發黃的剪報資料
想及那不斷的吸收與吐納
實叫人懷念啊 ....
1973.6.12
高信疆接任「人間」這一年
他登了這一篇「搖滾大餐」
那是我為一場音樂/影像欣賞會所寫的
也應該是國內首篇上報為搖滾樂叫陣的文字
後來又陸續寫了「街頭音樂,搖滾文化」等短文
36年前,包括信疆多人還不知道搖滾是怎麼一回事
但他知道除了傳統文化,還要現代與開放
1977.4.25
這年陳達北上"稻草人"獻藝
他說,我是草地人駐唱
陳達窩在小小的房間,心情鬱卒
只有在晚上為年輕人唱歌時開朗些
他說,在這裡會夢見一千個稻草人害死一隻螞蟻
我寫了一篇隨記向他致意
前言是:
有些人需要心理醫師,有些人需要野兔子;
有些人需要尼古丁,有些人需要月琴。
1977.6.5
高信疆在版面上首度開闢"人間攝影展"
開始系列介紹台灣年輕攝影家
1977.6.6
1978.5.3
「人間」副刊上陸續增闢了"藝術札記"、"人間隨筆"、"遊戲人間"等專欄
開欄首日,我寫了一篇 米謝爾‧勞倫特的介紹
這位法國攝影記者曾獲1971年普立茲新聞圖片獎
他出生入死,28歲在越南 邊河陣亡
1978.11.29
高信疆是文化大學新聞系第一屆畢業生
他對報導文學與攝影十分正視與用心
更激發許多年輕人關注現實、投入田野的熱情與實踐
他在「人間」副刊的先期耕耘
是多年後「人間雜誌」(1985)的引火者
1979.10.14
在許多媒體工作過的行腳攝影家 粱正居舉辦展覽
好朋友都來推薦
粱正居一直都像個隨地而安的徒步旅行者
是紀實攝影與田野工作者的模範生
1981.5.6
這年三台聯播的電視系列:「美不勝收」
也將紀錄片的新訊息帶入平面媒體中
1983.9.8
時報連續四年辦了「新聞報導攝影研討會」
邀來世界知名學者、記者參與討論
「人間」每天做大篇幅介紹
1989.10.15
布列松 原作首度來台展出
「人間」以半個版面漂亮地推薦給讀者
彼時"天安門事件"發生不久
布列松寫了一封信給中國當代攝影學會主席 楊紹明
請他轉告他的父親 楊尚昆或鄧小平:
「請告訴他們,不要用按快門的手指,去扣槍隻的板機.」
1991.10.18
「人間」經常刊登世界知名攝影家的推薦文稿
"如歌的行板"介紹了馬汀‧芙蘭克
她在1970年嫁給布列松
這對「馬格南」有名的夫妻檔
首度以「世紀聯展」之名在北美館展出
芙蘭克說,我們的視覺意象是決定在我們的敏銳力
我們的秉性本質和我們的性格取向上
而不是決定在我們的性別分辨上
1992.3.28
九O 年代之後的「人間」週末版開始以跨頁方式刊載專題
這天談的是張才的作品回顧:「上海」與「蘭嶼」
大篇幅的設計格局與深入訪談、分析
張才見報後,嚇了一跳
他說,你們玩真的哦 ...
1992.9.1
「薪傳」是雲門15週年紀念的公演舞碼
陳達的的歌聲正是「薪傳 」的源起所在
這位彷如巨石頑靈般的使者歌手
我們再次向他感謝、致敬 ....
1993.7.31
「理想繼續燃燒」專欄刊登七O年代專輯
包括劉大任、向陽、劉克襄、陳雨航、簡媜、郭力昕等作家
受邀撰寫各領域的回顧與想像
1993.10.16
「攝影地方誌」專欄刊登"看見淡水河"系列
並配合大型展覽與畫冊推出
老、中、青三代攝影家紀錄了1/2世紀 淡水河系的生滅歷程
日後時報也成立"河流與水資源"的永續探討顧問群
作為環境與公義的維護與回饋之道
1993.12.18
原住民的歷史、文化、權益與影像藝術
也曾經是「人間」關注的課題之一
這一期請來陳儒修、迷走、李尚仁、吳其諺等
為「原影展 -- 影像中的原住民」活動撰寫專文
右上角的「再見 毛」是我寫的
毛不是原住民
他是草(莽)民罷
這是一篇為涂英明畫展所寫的短文
1994.5.21
為紀念張才的過世
「人間」邀我策劃他的影像專輯
我請張世和設計了版面構成
佐以鄭桑溪、蕭家慶和自己的文章
向這位剛直、謙沖、銳利的攝影"先生"致敬
張才說:
「這些沒甚麼,我只是到處逛,看到了把它拍下來就是.」
1995.5.14
張才的傳習學生 鄭桑溪,師岀有名
他的「九份往事」(1955-66)與「基隆」系列(1950s-1960s)
是「影像地方誌」的經典之作
1996.1.7
文建會主辦「文化資產紀錄片的觀摩與研習營」
廣邀世界各地知名紀錄片製作人/導演來台與會
觀摩、對談「歷史、檔案與證言」、「程式、社區、村鎮的變遷與規劃」、
「傳統工藝、藝師與建築」、「原住民文化」、「民俗祭儀與現代表演藝術」等議題
這篇「記憶、凝視與傳承」也是應「人間」邀約完稿的
1996.4.7
34年後的這個回顧展
蔣勳 驚寤說,那是肉身的存在,記憶的瓦解
林懷民 說,那是六O年代的無邪青春與孤絕
而我只是站在樹蔭下,不停地甩手 ...
1997.6.9
老、中、青三代,20位攝影家的景窗
也曾在「人間」副刊上聚焦
客家人的耕讀光景逐一在記憶中展開視野
1998.6.1
台北人半世紀的顯影與呼叫
他們叫甚麼?時光不再啊 ...
1998.7.30
「影像的追尋」出版了
台灣寫實攝影家風貌 見光 !
1999.4.13
漢聲 攝影家姚孟嘉紀念專輯刊出
「因為寧靜,所以致遠.」
孟嘉在他心中的田園山川瀟灑走一回
留下大家的不捨
2000.11.8
南藝第四屆烏山頭影展「南方北努克」展開
公視的烏山頭觀點,茫茫一片 ...
2003.9.26
李納‧柯恩的「美麗的失敗者」中譯本問世
25年後,副刊彩色版歸位
感謝「人間」這塊裂縫
讓我們經常見到光 ...
張老師,把您多年來刊登在各地的文章與照片集結出版吧!讓我們有機會
回覆刪除回顧與典藏您的大作啊。
咱翹首盼望張老師文集刊行已數不清多少年啦
回覆刪除我也留存了1些發黃的老師文章剪報,乃斯時(每日期盼的)精神食糧來源之1哪。
結集罷,千萬個拜託。
Thank you, Master Chang, for leading us traveling down the
回覆刪除memory lane. Oh, the good old days. Gone are the days when my
heart was young and joyful, so goes an American folklore song
written by Stephen Foster, aka father of American music. Long
live the dream for an ever open society.
來不及參與"人間"之前輝煌的時代,但它的確替台灣報刊史寫下精彩的一頁...
回覆刪除哆拉老師:
回覆刪除這次借收在台灣好生活報的媒體觀察單元喔(小房子)。
在這裡似乎看到對岸現在蓬勃發展的身影
回覆刪除原來十多年前的報業是這麼發達、這麼熱鬧
樓上二樓時報出版一刀下去要三千本的訂購量才會考慮
回覆刪除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site/g__topics/f__12/306/defa
ult.aspx
要找三千人不容易
張老師好
回覆刪除突然覺得生活中有這麼一塊園地
可以供給人們養分和光
真的是很感激
這麼一段輝煌時光
通常也都需要時間的考驗
人們才會在
回首的時候
感到溫暖
精彩人間
回覆刪除榮光歲月
二三十年前
哆拉老師的書寫能量又猛又旺啊 :)
很感動
回覆刪除那些擲地有聲堆積成的渾厚歲月
很精彩...你知道嗎?我有這些中時人間副刊的剪報..都收藏在資料夾...已氾黃...有的都超過
回覆刪除36年嘞...難怪大伙都要求你將它們排版出書..就請你成全我們罷
"搖滾大餐"這篇是那場音樂影像欣賞會導賞手冊介紹..我在現場哩!!...尤其是"街頭音樂.搖滾文化"這篇應該在您的BLOG再刊出..教教新人類何謂搖滾精神?
回覆刪除何謂搖滾文化..連在張繼高先生"音樂與音響"那幾篇民謠搖滾.cat stevens.Van Morisson都應該出版傳世...
to Jackson:
回覆刪除想不到你都在場啊!
那些青少年華 ...
to Kh'o:
你寫的那些奇文先岀集
我禮讓 ...
那張北鼻臉孔真是經典又熟悉
回覆刪除熟悉到讓我有點不知所措
是在哪本書看過?..........
人間雜誌合訂本嗎?
唉年紀真的大了